【学院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专题案例展示及应用研讨会

时间:2019-11-06浏览:126

   为推进《基础》课程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基础》课程在选择案例和案例使用方面,切实推进案例与专题内容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案例育人功能,以实现正面导向、启迪思维、培养美德、提升法律意识等教育目的,也为解决案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挑战与问题,如大班教学、视频案例教学使用原则等,寻找如何科学地在本课程中使用案例,合理构建各专题教学案例组合,逐步深化教学专题的路径,111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办了本课程专题案例展示及应用研讨会,9名骨干教师上台进行了案例展示,全体教研室成员及其他感兴趣的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首先是蔡琼老师展示了“法的说文解字”案例,从词源学的角度阐释了法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同时,还运用《法治中国》纪录片“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奉法者强”等精华片段,说明中国走法治道路与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接着彭兰老师展示了“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梁家河篇)”和“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案例,生动再现了什么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彭俊桦老师运用了“70年代邓小平访问日本”的历史影像以及李显龙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上关于“中国电子支付领先全球”的讲话,来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成就,以及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的观点。苗青老师则用“利比亚撤侨”感人视频说明个人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脉相连的依存关系,用“中国精神”视频回答了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提出的“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一直持续到现在?”之问。彭红艳老师运用了“五只猴子”的实验揭示道德的来源和特征,用“社会公德”的动漫视频来阐述遵守公共道德准则的重要意义。孙尚诚老师融入伦理学经典案例来诠释道德及其变化发展,用福特公司放弃召唤问题汽车的案例,说明了现实中用功利主义替代道德导致的人间悲剧和社会危机,她还将博弈论中“囚徒困境”与谭嗣同舍身求法的案例相结合,说明正向博弈的结果是与爱与奉献的道德原则相一致的结论。张松胜老师例举“河南大学生掏鸟案”指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意义,用“无锡超载翻桥案”说明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重大价值。王惠老师播放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天眼”设计师南仁东的生平,展示了这些老前辈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监控记录下的感人瞬间”阐释人的社会性的基础及根本意义。欧彦伶老师分享“行走的敬业福”案例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神,用“传承中国文化的酒店”案例,说明全球化的今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最后老师们还就案例使用的具体章节和知识点、视频案例使用时长、案例搭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探讨,提出案例教学一定要与主题专题同向同行,要突出案例教学的问题导向和情感导向;案例教学还是应当以讲授和讨论为主,播放展示为辅,因此不宜太长太多太滥;案例教学应当与学生实际、日常实践、学科专业相结合,尽量做到有针对性有感染力,让学生有收获感有参与感。最后参会教师对各位教师所分享案例经验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