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改革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5-16栏目:新闻动态
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更好地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改革模式,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办的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改革研讨会”于2017年4月14日下午三点在育才校区文科二楼503会议室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汤志华、副院长凌小萍、韦冬雪、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骨干教师、主讲教师以及部分其他学院教师代表,育才校区部分学院学生代表近30人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
本次教学研讨会由教学副院长凌小萍副教授主持。研讨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的大学外语部系主任苏超华老师和教学秘书唐蜜老师介绍《大学英语》网络考试改革经验。两位老师分别从网络考试题库建设、网络考试组织保障体系、网络考试评估与反馈等方面介绍了大学外语教学部的具体做法。第二阶段,由学生代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阶段,与会教师自由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认为网络考试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与要求而生,基于网络条件下的考核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考试改革达到检测教育教学效果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老师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网络考试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对网络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大学外语教学部还就网络考试平台的共建共享达成初步共识。
据悉,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采取多元价值评价的考核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殊性,其既要求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形成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线上考试与线下学习、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修、客观题测试与主观题综合分析的全过程多元化评价机制。实践证明,新的考核方式不仅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要求,以及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与时俱进,因时因势而新,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科学考核机制。
